Skip to content
On this page

Writing

1) ヾ(≧▽≦*)o 💬

我意识到,阻挡自己的是个人财富。

因为没有财富,才给不了喜欢的人足够的安全保证,自己选择终身不婚,其实是一种逃避,在争取财富上选择懦弱。

我不得不承认,人必须要现实点,理想主义只是空想臆测。我觉得自己不能再像一个男孩了,应该敢于直面现实的经济问题,以一个男人的姿态,无所畏惧,顶起责任。

男孩可以逃避,可以淘气,可以软弱,可以玩忽所有。男人,却不行。 男孩只存在于象牙塔或者幻想中,在现实中,唯有男人。

错过的女生,可以给你心伤,也给你成长。

Source: 杰克逊的黑豹(Juejin)

2)

The Help keep right on helping.

You is kind. You is smart. You is important.

About you is , it was an intentional mistake, because the character was speaking in AAVE (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 a dialect that isn't always grammatically correct by traditional English rules, but that has its own structure and informal rules.

Source: The Help(film)

3)

以前在农村养过一段时间大型牲口。

牛这玩意力气大耐力足,能干很重的活但实际,上效率不高,因为它干活慢吞吞的。

马这东西能跑能拉,但是耐力很差,强度大一点做久就要歌菜 驴是好东西,速度和耐力都适中,但是脾气特别倔,一旦发起脾气来真的半天都不动,还撒泼。这么大一个牲口发起疯来可不是开玩笑。

猪浑身都是宝,但要宰了才能吃肉剥皮,它干不了,吃住条件一差就不长膘还容易生病。

拿吃来说吧,想要牲口长得好,吃的不能少,比如喂牛,带路的老农民一早就带我去割草,还叮嘱哪些可以吃哪些不行,并非什么草都行,太湿的也不行,一般是早上十点左右,早上的草鲜嫩且露水基本没了,最适合喂牛等知识。当初让我大开眼界。住就更别说了,打扫猪圈牛栏的酸爽谁做谁知道。 几天下来我累得头昏眼花觉得养牲口真不容易。

有一次我精疲力尽我想,能不能进化出这么一种牲口:条件要求低、吃得少,住得差,得了病自己能给自己治,能主动给我创造财富(长膘快),能干活,效率高,少休息甚至不休息,良顺脾气好,最好智商低点。如果真的有那真是地球上进化得最高级的牲口啊。可惜我在农村时间不长见识有限没见过。

直到我在潭头看到了自己的倒影...

4) 「叔本华: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

追求贫乏、单调的消遣,和社交、闲谈的趣味;还有很多人站在门口和窗前向外张望。正是由于灵魂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和奢华,这些东西导引很多人穷奢极欲,最后落得悲惨痛苦的下场。

我们已经大致知道,一个人的自身比他拥有的财产或别人对他的评价更能带来幸福。人是什么,即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永远是我们应该首要考虑的事情。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时时处处都在伴随着他,他所有的经历和体验都涂上了自身个性的色彩。

对于个性不健全的人来说,所有的快乐都像是美酒琼浆倒进了被胆汁弄得苦涩的嘴里,变了味道。因此,人生的幸运不是在于什么降落在了我们的头上,而是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它,也就是说,在于我们对事物感受能力的本质特性和强弱程度。一个人自身及其固有的东西,即一个人的个性和所有与个性有关的东西,是唯一直接与他的幸福有关的因素。其他一切都只是间接的因素,因此其作用和影响是可以消解和清除的;但个性的影响却永远无法消除,这就是为什么由个人品性激发出来的嫉妒情绪是最难平息的,因此它也是人类小心、谨慎隐藏最深的一种情感。

此外,在我们全部的经历和磨难中,只有构成我们感觉意识的东西才是永恒持久的。人的个性几乎在生命中的每一时刻都在不断地发挥着作用,而其他方面的影响则是暂时、偶然、转瞬即逝、并且易于受到各种机遇、变化的制约的。正因此,亚里士多德才说:“永久长存的不是财富,而是品格。”

自身的内在品质——高贵的品格、杰出的才智、优雅的气质、明朗的精神和健康的体魄,一句话,“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才是对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更应该注意维护和提升这方面的素质,而不应该只热衷于占有外在的财富和荣誉。

而在所有这些优良品质中,最能直接带给我们幸福的就是愉快而美好的心境,因为这一绝佳品质所带来的好处是即时呈现的。一个欢乐、快活的人总是有他快乐的理由,这理由就是:他就是一个快乐的人。只有这种品质,才可以完全补偿其他任何一种内在素质的缺失,而不能被它们替代。

所以,如果快乐来敲门,我们一定要敞开大门欢迎它的到来——快乐的出现从来不是不合时宜的。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为是否接受它而顾虑重重、踌躇犹豫。我们想先弄清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理由感到高兴和满意,然后又担心精神的愉悦会打扰我们严肃的反省和深切的忧虑。快乐是直接、即时的收益。它是幸福的现金,而不是像别的东西那样只是兑换幸福的银行支票。

现在可以肯定的是,再也没有比财富对快乐的贡献最少了,也没有比健康对快乐的贡献最多的了。保持健康的方法就是:避免一切过度放纵的行为、所有剧烈的和令人不快的情感,及精神的过分紧张、劳累,坚持每日到户外运动、洗冷水浴,以及诸如此类有益健康的活动。如果一个人每天不进行适量的运动,那他就不能保持健康。

美貌与健康有着部分的关联。美貌被认为是个人的优势,虽然严格来说,它并不能直接给我们带来幸福,美貌只是间接地,通过留给别人印象的方式达到这一点;但它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优势,甚至对男人来说也是如此,美丽的容颜是一封公开的推荐信,使拥有它的人可以轻易地赢得他人的好感。

对生活稍作考察就可知道,痛苦和无聊是人类幸福的两大天敌。更进一步说,当我们有幸摆脱了其中的一个时,就又接近了另一个。事实上,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个天平之间不断地摇摆。原因就在于,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双重的对立关系,一是外在的、客观的,一是内在的、主观的。外在的、客观的对立就是,困境和贫穷使人痛苦,而安逸和富足又使人无聊。

追求贫乏、单调的消遣,和社交、闲谈的趣味;还有很多人站在门口和窗前向外张望。正是由于灵魂内在的空虚,人们才追求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和奢华,这些东西导引很多人穷奢极欲,最后落得悲惨痛苦的下场。使我们免于这种痛苦的防范措施,最好的就是拥有内在的财富——即精神财富。因为精神财富富有,留给无聊的空间就愈小。这样,人的思想活动就会奔腾不息、永不枯竭。在自我和大自然各种各样的现象中寻找每一种新鲜的素材,有能力并愿意将其加以重新组合、获得真知,——这些,会让你头脑精力充沛、精神振奋,除了短暂的放松时刻,绝不会陷入无聊的烦恼。

但在另一方面,这种过人的才智是以超常的感受能力(敏感性)、强烈的意欲和激情为根基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就提高了感情的强度,增强了人们对一切精神乃至肉体痛苦的感受程度,同时增强了人们对所有阻碍困苦的不耐烦和对任何不如意事情的不满、抱怨。

所以,每个人的天性都会引导他尽可能地使自己的客观世界符合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就是说,他会做好最充分的防范和准备以应对自己最易遭受的那种苦难。聪明智慧的人会首先寻求没有痛苦和烦恼的自由,追求宁静和悠闲,也就是追寻一种安静平和、纯真简朴的生活方式,尽量避免与人接触带来的骚扰。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一个人越是智力低下、庸俗贫乏,就越喜欢与人交往。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么选择孤独,要么选择庸俗,此外别无他选。

在所有的国家,社交、聚会的主要消遣就是打牌。打牌反映了社会交聚的价值标准,但同时也标志着思想的破产。因为人们彼此之间没有思想可以交换,他们只是交换纸牌,并想方设法赢取对方的钱财。真是可怜的白痴!但我并不想有失公正,因此我们可以为打牌作这样的辩护:它是一种对将来进入社会提供准备的演习机会,因为人们可以从中学到如何巧妙地运用那些偶然、又不可改变的情况(这里指牌局),从而尽量多多获取自己能够得到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先学会一些掩饰技巧,以及如何在情势恶劣的时候仍然装出一副高兴的外表。但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打牌也是一种败坏道德的行径,因为它的整个目的就在于充分运用每一种诡计和机巧来赢得本属于别人的东西。这种在牌桌上学习、获得的习惯,会在人的现实生活中生根、蔓延。在每天的日常事务中,人们就会逐渐把“我的”和“你的”东西看作纸牌一样,依照打牌的习惯行事,认为自己可以尽量运用一切可以把握的优势——只要不违背法律。

毋庸置疑,世界上最幸福的命运就是拥有这种丰富内在的珍贵礼物,尤其是卓越的才智天赋。这是最幸福的命运,虽然它最终并不一定发展为辉煌灿烂的人生。

一个人若是被大自然和命运赐予了智慧的天赋,那他就要小心谨慎地确保自己内在的幸福源泉畅通无阻。为此,他必须拥有独立和闲暇。为了获取独立和闲暇,他会心甘情愿地节制欲望、维护自身的内在财富。因为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只能依赖外部世界以求得快乐。所以,他就不会因对职位、金钱、世上的青睐和掌声等的渴求而误入歧途,不会为迎合人们低俗的趣味而牺牲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他会遵从贺拉斯在给默斯那斯的书信中所说的建议:牺牲内在的自我而求诸于外,为了外在的荣耀、地位、头衔、名声而放弃自己全部或大部分的安宁、闲暇、独立、自由,这是一种极其愚蠢的行为。

我们可以先看一下处在两种极端中间、较为常见的一类人吧。他们的才智并不那么卓越、突出,但又超越了泛泛的普通之人。他们粗浅地涉猎某一门艺术,或者将自己的注意力投入到一些自然科学中。这样的一个人不能完全投身到对艺术和科学的追求上来,也不会将它们填满自己的整个生命、完全渗透到自己的人生,以至于对其他任何事物都失去了兴趣。只有具备最高精神禀赋的人,即我们称之为“天才”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将所有的时间和存在纳入自己的课题,并努力表达出其关于世界的独特认识,把自己对生命的深思通过文学、艺术或者哲学的方式表现出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大自然赐予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的人,才是最幸福的。

一个人的智力越是低下,然后庸俗贫乏,越是喜欢与他人交往,由于灵魂内在的空虚,人们就追逐五花八门的社交、娱乐、消遣,还有奢华。一个人内在的空虚,思想贫乏,意识呆滞,就会驱使他投入社交人群,然后聚在一起追逐娱乐。——叔本华

Source: 一个时代的记录

5) 二零二五 金秋小结

值国庆中秋双节,杭州的街道有些许安静,一眼望去,尽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俨然一片国泰民安。今年国庆无远行计划,居家温读史铁生关于秋天的怀念。对应五行,秋天属金,故作:金秋,“金秋严肃气,凛然不可容。”《管子·幼官》有曰:“九和时节,君服白色,味辛味,听商音。”,尹知章注:“金成数九,金气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金秋九和,是收获的季节,是凋零的季节,是我最喜欢的季节。

关于秋天,史铁生是这样写的——秋天是黄昏,秋天是大提琴,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秋天是一座青铜的大钟,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曾丢弃着一座很大的铜钟,铜钟与这园子一般年纪,浑身挂满绿锈,文字已不清晰,秋天是从外面买一棵盆花回家的时候,把花搁在阔别了的家中,并且打开窗户把阳光也放进屋里,慢慢回忆慢慢整理一些发过霉的东西,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诗,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史铁生眼中的秋天藏在北京城的地坛公园,而我眼中的秋天,在烟雨江南杭州——是晨练的满陇桂花香,是雨后路边的栾树花,是西湖边凉爽的秋风,是断桥两岸泛起的涟漪。

杭州的秋天稍晚一些,直到秋分,一阵雨,才淋透了杭州的酷暑。而谢逸笔下的秋分——“金气秋分,风清露冷秋期半。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秋意正浓。相比之下,栾树倒开的正是时候。早在几周前路边的栾树就挂满了各种颜色“小灯笼”,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热闹极了。

栾树是盛大的夏,也是盛大的秋。栾树有南北之分,有细微差别,但都称得上“三季有景,四季可赏”。杭州的栾树多是黄山栾树,即南栾,大街小巷皆有其影。有句俗话说:“栾树花开秋意起,一年能占十月春。”黄山栾树,因为它的果实很像小灯笼,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灯笼树”。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道,“春天开一簇簇细小而稠密的黄花,花落了便结出无数如同三片叶子合抱的小灯笼,小灯笼先是绿色,继而转白,再变黄,成熟了掉落得满地都是。小灯笼精巧得令人爱惜,成年人也不免捡了一个还要捡一个。”栾树的花序像烟花一样,学名叫“伞房花序”,黄色烟花中带一点红。一个花序上有上百朵黄色的小花,细碎而繁密,宛如点点繁星,又似片片金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金黄色的花瓣反折如蝶翼,基部的橙红色鳞片随着花开而渐变。秋风拂过,细碎的小黄花如雨飘落,在地上铺出金色的毯子。此情此景,恰如辛弃疾在《青玉案》中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很多人常会把栾树与桂花树混淆,栾树的花瓣如雨跟桂花雨确实如出一辙,有句诗是这样写的,“错把栾花当桂花,不知秋思落谁家。”

栾树,最早记载见于《山海经・大荒南经》中,"云雨之山有木名曰栾,黄本赤枝青叶,群帝焉取药",说它树干黄色,枝条红色,叶子青翠,传说上古的帝王们曾采它的枝叶入药,认为它具有神奇的药效,为它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汉代《春秋纬》把栾树列为士大夫阶层的象征,“大夫树以栾”,俗称“大夫树”,奠定了它的文化地位。《神农本草经》称栾花为“栾华”,列为上品,主治“目痛泪出伤眦”。唐代《新修本草》记载“栾花合黄连作煎,疗目赤烂”。宋代《证类本草》进一步详述其清肝明目的功效。明代《野菜博录》《救荒本草》等书中,记录了栾树嫩叶(民间称“木兰芽”)的救荒吃法,“采嫩叶煠熟,换水浸去苦味,油盐调食。”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以“栾华“记载它,“叶似木槿而薄细;花黄似槐而稍长大;子壳似酸浆,其中实如熟豌豆,圆黑坚硬,堪为数珠者”“五月、六月花可收”“南人以染黄,甚鲜明”“性寒味苦,主疮疡肿毒”,详细说明了它的植物特性及用途。

栾树的花语是奇妙、震撼、绚烂一生。这种独特的气质也深受文人喜爱。清代黄肇敏写有《灯笼树》,“枝头色艳嫩于霞,树不知名愧亦加。攀折谛观疑断释,始知非叶亦非花。”描绘了栾树果的红艳,也写出对栾树独特形态的惊叹。

不知秋思落谁家?

每每国庆长假,身边大多数人都早早开始了抢票,为防止错峰出行,提前请假,殊不知大家都是这般想的。于是,这帮人都堵在了高速路上。国庆八天小长假,来回堵车至少耗费三天时间在路上,长途跋涉到家后休息一天,八天小长假也已腰斩,我常以为这是不划算的买卖,后来也慢慢理解。

时间煮雨,岁月缝花。恍恍惚惚,不知经年。回头看,时间总是飞逝的;往前看,日子便可以慢慢过。往前看是福贵大爷对谭乔说的,谭警官听后不禁语噎,然后用力的跟福贵大爷握了握手。时隔多年,抑郁症好转的谭警官重新开始社交媒体的更新,回访寻找以往在节目里采访过的人。福贵大爷六十岁时再次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娶妻生女,并继续照顾患有智力障碍的弟弟,以捡废品为生。谭警官想发起网友帮助福贵大爷时,福贵大爷拒绝了,说自己有手有脚可以自力更生养活家人。命运一次次的蹂躏,福贵大爷依旧豁达,当谭警官问福贵大爷为什么还是这么开心时,他只是平静地说,“往前看”。这简单的三个字,却并不简单,这是世上最伟大的英雄主义。余华在《活着》中是这样描述另一位福贵的歌声的,“他唱起了旧日的歌谣,先是咿呀啦呀唱出长长的引子,接着出现两句歌词——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

Released under the MIT License.